在近期流感等因素催化下,中药需求进入相对旺季,中药材市场却总体呈下行态势。12月26日,康美中药网显示,康美中药材日价格指数为2065.26点,较8月15日的高点2228.42点下滑7.3%。
业内人士认为,上半年因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中药材价格或提前透支,叠加现阶段终端库存仍处于消化周期,当前中药材市场旺季不旺,这说明本轮价格上涨或告一段落。此外,中药材价格回落有望缓解中成药生产企业成本压力,帮助提升板块整体盈利水平。
部分品种价格跌幅超八成
部分品种的价格降幅较大。例如沙苑子在康美中药网上12月26日的报价为55元/公斤,相比一个多月前,最高报价310元/公斤,跌幅超82%;同样跌幅超82%的还有马鞭草,从今年8月份的高点48元/公斤,降至当前的8元/公斤。
中药材价格整体出现回落,但部分名贵药材价格仍然持续上涨。比如天然牛黄价格自今年6月份突破100万元/公斤后,12月25日已涨至140万元/公斤,较年初58万元/公斤上涨141.38%。
红参也呈现持续上涨态势。康美中药网显示,红参(压片)12月26日最新报价为340元/公斤,较年初的280元/公斤上涨21%。从12月23日的290元/公斤到12月26日的340元/公斤,红参(压片)短短几日涨幅达17%。
今年以来,中药材价格犹如坐“过山车”一般。康美中药网显示,今年年初到8月15日,康美中药材日价格指数一路飙涨至高点,较年初的1810.91点,指数区间涨幅达24%,部分药材价格上涨明显。中国中药协会6月的一份报告指出,通过药通网对亳州、安国、玉林等几大交易市场常用大宗药材价格进行调查,有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50%,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100%,25个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过200%。
针对价格的大幅上涨,今年6月9日至16日,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、广东省医药协会、亳州市中药饮片产业促进会先后发布关于中药材价格异常增长、呼吁相关政策出台的公告。业内人士认为,供需失衡和投机炒作是此轮中药材价格上涨的核心原因。
康美中药网显示,自8月15日以来,中药材价格开始出现回落。康美中药材日价格指数自8月15日升至高点后开始持续下滑,尤其是自10月30日开始加速回落,截至12月26日,康美中药材日价格指数较10月30日的2169.84点下跌4.8%。
业内人士认为,2025年将完成新版《中国药典》编制工作,或对中药材的种植、提取等标准有新的要求,现阶段囤货的中药材存在不满足新标准的可能性,因此中药材价格中期有望回落或趋于稳定。
中康云瓴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贾海彬认为,由于需求增长、劳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现实存在,中药材价格长期上行趋势短期内难以改观。但近3年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,价格异常上涨提前释放了压力,导致短期内行情出现快速下跌。本轮下行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触底,到2025年,随着盲目扩张的新货大规模上市等因素影响,市场行情将迎来新一波快速下行;但由于需求的长期增长与劳力成本上涨同时存在,未来3年,中药材行情会反复震荡,整体仍将在相对高位运行。
利好中成药生产企业
中药材价格的波动受到投资者的关注,上市公司也在互动平台上给予回应。
华润三九表示,公司产品所使用的中药材品种数量众多,各药材价格变动程度不一,单一品种对总体成本影响较小。
特一药业称,公司一般是根据市场需求、原材料供需情况等,制定公司的中药材采购计划,公司的采购一般实行经济批量进货,控制采购成本。同时,公司中成药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原料,均是市场供应比较充足的药材,价格有一定的波动,但总体来看,对公司产品成本的影响不大。
部分公司称,价格波动对公司利润产生影响。也有部分公司称,影响尚待观察。面对价格波动,部分企业也表示会采取措施,缓解成本上升压力。
桂林三金认为,中药材多为自然生长、季节采集,产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,产量和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,因此其价格受到自然条件、经济环境、市场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,容易出现较大幅度波动,对中药制药企业生产成本带来影响,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利润空间。
新光药业认为,目前部分中药材的价格有所回落,对公司产品成本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。
益盛药业表示,中药材红参的价格略有上涨,公司每年年底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人参存货进行评估,如果人参价格上涨,对于计提的减值也会做相应调整。
浙江震元称,公司与药材原产地合作的种植基地有110个,种植面积超2万亩,并持续关注中药材产品生产周期、供应情况及价格波动,根据生产加工需求合理采购,缓解成本上涨压力。
浙商证券认为,对于中成药企业来说,中药材行业价格本身呈周期性波动,企业在采购和备货端有较为成熟的机制,而价格持续上涨或一定程度削弱企业本身的成本控制能力,毛利率短期承压,2023年三季度中药板块单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1.15个百分点。现阶段中药材品种价格回落有望缓解企业成本压力,帮助提升板块整体盈利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