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鞍山:打造长三角“白菜心”,重塑城市发展新格局

元描述: 马鞍山,这座长三角的“白菜心”,正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基石,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,打造产业集群,融入南京、合肥两大都市圈,成为安徽融入长三角的“东大门”与“桥头堡”。

马鞍山这座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,正在经历着一次华丽的转身。 昔日以钢铁闻名,如今以生态和科技创新为名,马鞍山正朝着长三角核心区的“白菜心”目标稳步迈进。从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“打造安徽的‘杭嘉湖’”这一新发展定位,到“数字赋能”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再到“双圈城市”的战略布局,马鞍山正以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为基石,以“创新驱动、高质量发展”为引擎,描绘着城市发展的新蓝图。

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马鞍山在生态环境保护、新型工业化、数字赋能、产业集群、都市圈融合等方面的最新进展,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,展现一座城市如何从传统工业城市转型为现代化、生态宜居的魅力之城。

生态优先,绿色发展:打造长三角“白菜心”

近年来,马鞍山始终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在长江生态治理、污染防治、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1. 长江大保护:重现“一江碧水向东流”的胜景

马鞍山地处长江沿线,承担着重要的长江大保护使命。近年来,马鞍山深入实施美丽长江(马鞍山)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,在长江东岸综合整治基础上,又启动实施长江西岸和百年矿区向山地区的综合整治。

  • 东岸薛家洼与西岸浮沙圩隔江呼应,成了靓丽的风景线。
  • 曾经的华东第一大露天采场,被改造为美丽的凹山湖,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,被市民游客誉为“人工天池”。
  • 在长江禁渔方面,马鞍山探索了“四有一畅”工作法,解决了渔民的后顾之忧,相关经验入选了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。

马鞍山还与南京市开展了多轮联合执法行动,推动跨区域环境执法监管“互动、互助、互补”,并与南京市、镇江市协同制定了《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》,成为全国首例针对单一物种的跨区域协同保护立法。

2. 污染防治: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

马鞍山持之以恒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,取得了显著成果:

  • 空气质量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。
  • 长江马鞍山段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,去年国、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、优良率全部达到100%。
  • 污染防治攻坚考核连续2年位居全省前列,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考核连续6年位居全省前三。

3. 产业转型:统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

作为传统的工矿城市,马鞍山如何统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?

马鞍山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“1+8”方案,严格落实能耗“双控”制度,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,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加快清洁化、循环化、低碳化改造。

  • 2020年—2023年,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1.8%、居安徽省前列。
  • 马钢、长钢成为全省首批环保绩效A级企业。
  • 马鞍山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,获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。

新型工业化:数字赋能,打造产业集群

马鞍山以工业起家、靠制造业吃饭,工业的基因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当中。当前,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。马鞍山将如何通过数字赋能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推进新型工业化?

1. 数字赋能: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

马鞍山聚焦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实施新质生产力发展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、产业链协同、新基建提升、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、产业治理数字化提升“六大行动”,明确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“任务书”和“施工图”。

2.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:老树发新芽

马鞍山坚持市企一家、融合发展,携手打造后劲十足大而强的新马钢。

  • 马钢新特钢、宝武特冶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落地投产。
  • 马钢获评国家级“数字领航企业”。
  • 马钢的高铁车轮国产化也取得突破,实现整列装用、载客运用。

马鞍山还大力推进企业“智改数转网联”,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。

  • 在安徽省内率先开展了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认定。
  • 分10个行业编制《数字化转型指南》,设立49家标杆企业,组织企业“看样学样”。
  • 已有超过一半的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。

3. 新兴产业培育:“独木变森林”

马鞍山立足自身主导产业特色,聚焦以钢铁新材料为主导的先进结构材料、智能装备制造、节能环保、绿色食品等战略新兴产业融合集群,按照“产业—产业链—产业集群”的思路,推进强链延链补链。

  • 强化专业招商,组建了11个新兴产业专班和6个招商研究小组,加强细分领域研究。
  • 开展基金招商,组建两支市级母基金,加快打造母基金+重点产业子基金+科创、天使等基金的“基金丛林”,做大基金规模,服务主导产业招商。
  • 用好资源招商,积极对接央企、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创投机构,注重发挥老乡会、校友会、商协会的作用,开展龙头企业大拜访等活动,主动敲门招商。
  • 天能电池、泉峰汽车、联想正奇光能、顺博合金等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已经陆续在马鞍山落地投产。

4. 未来产业布局:“小树变大树”

马鞍山立足自身优势,精准选择新赛道,加快前瞻布局和培育,大力发展磁性材料、低空经济、数字经济、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。

“双圈城市”:融入都市圈,打造发展新格局

马鞍山同时身处南京、合肥两大都市圈,可谓“双圈城市”,如何利用好这一区位优势,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,推动高质量发展?

1. 共绘规划“一张图”

马鞍山加强与沪苏浙规划衔接,重点推进与南京的规划对接,在空间规划、交通、产业、生态环境保护、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合作,协同推进两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,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。

2. 共联交通“一张网”

马鞍山把宁马城际、巢马高铁、扬马城际三大项目,作为对接沪苏浙交通大动脉的“一号工程”。

  • 目前,宁马城际铁路全线正式铺轨,预计2025年建成运营。
  • 巢马高铁建设进度过半,预计2026年建成运营。
  • 扬马铁路安徽段可研获批,建成后将连接巢马高铁和沪宁沿江高铁,形成合肥经马鞍山通往苏南、上海的高铁新通道。

3. 共融产业“一条链”

马鞍山积极探索“链式配套+集群发展”的产业协作模式、“利益共享+责任共担”的园区协作模式、“研发+生产”的科技协作模式。

  • 在产业协作上,马鞍山围绕南京、合肥主导产业做配套,近年来招引的亿元以上项目中,超过60%来自沪苏浙。
  • 在园区协作上,搭建了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、产业合作园区、“飞地港口”等对接合作平台。
  • 在科技协作上,马鞍山设立了21个“研发飞地”、75个“双招双引”和人才工作站,不少项目“研发在沪苏浙,转化落地在马鞍山”。

4. 共享民生“一卡通”

马鞍山加强在教育、医疗、旅游等领域的合作,实现15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“跨省通办”,支持社保卡异地就医直接结算,引进了一批沪苏浙优质公共服务资源。

  • 与江苏省人民医院、南京鼓楼医院、南京中大医院等开展合作,建成长三角名医工作室21个。
  • 全市共有10条公交线路与南京无缝对接,每天客运量超过6000人次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Q: 马鞍山如何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?

A: 马鞍山坚持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,通过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方案、严格落实能耗“双控”制度、推动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等措施,实现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结合。

Q: 马鞍山如何吸引更多企业投资?

A: 马鞍山通过专业招商、基金招商、资源招商等方式,吸引了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落地,并积极打造“基金丛林”,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。

Q: 马鞍山如何融入南京、合肥两大都市圈?

A: 马鞍山坚持树牢同城化思维,在规划、交通、产业、民生等方面与南京、合肥两大都市圈开展深度合作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。

Q: 马鞍山如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?

A: 马鞍山通过推进企业“智改数转网联”,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,并在安徽省内率先开展了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认定。

Q: 马鞍山如何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?

A: 马鞍山立足自身优势,聚焦新材料、智能装备制造、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,并积极发展磁性材料、低空经济、数字经济、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。

结语

马鞍山正在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基石,以创新驱动、高质量发展为引擎,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打造长三角“白菜心”,重塑城市发展新格局。未来的马鞍山,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,拥抱机遇,迎接挑战,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